本报讯 失传六百余年的我国宋代建窑兔毫釉重新制成。经专家学者鉴定,认为已恢复到古代同类产品水平,不仅达到形似,神似,而且质似。
建窑兔毫釉最早产于福建省建阳县,是我国宋代南方名瓷之一。据史籍记载,建窑兔毫釉兴盛始于北宋衰于元末,曾远销到日本和欧洲。收藏在国内外少数博物馆和名家手中的近窑兔毫釉产品,现在都被当做“珍宝”。
恢复建窑兔毫釉产品的研制工作从一九七九年十月开始。参加研制的十一位科技人员,进行了四十多次的坯体配方试验,一百余次的釉料配方试验和五十多次的烧成工艺等试验,终于成功地制出建窑兔毫釉产品和茶具、文具等新品种。现在,建窑兔毫釉产品恢复和创新品种已达二十一种,已生产出三百零六件,并将继续少量生产。(白京兆)
《光明日报》1981年6月14日头版
附注:
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参与试制建窑兔毫釉11名专家
贺世英、蔡文德、张挺兴、李陆坤、祝武承、康燕珠、刘唐慎、赵兴文、郝朝炬、邹应林、刘启清。
1979年福建省科委恢复宋瓷兔毫釉试制小组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陶瓷专家与建阳县瓷厂工作人员合影
光明日报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