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界--九龙潭

话说斗茶

陶瓷界--九龙潭 10671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宋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黄遵宪《日本国志·物产志》自注说日本‘点茶即‘同宋人之法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云云,可以参观。”宋朝大书法家蔡襄的茶学专著《茶录》中提到建安的斗茶:“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出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也就是说,点茶后在茶面上形成的浮沫,以色白和泡沫持久为优。即“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因此,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掌握点茶的手法,不能盲目而行

建盏的盛名得益于宋朝风靡的斗茶之风。当时,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好的茶品,还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宋代斗茶使用的建盏是束口标准盏口径大约12.5cm至13cm左右,高6.5cm至5cm左右《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样斗茶,黑白分明。斗茶家们都对黑釉建盏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首先,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次,建盏造型别致,边薄底厚,胎骨厚.《茶录》所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三,建盏口大足小底深,盏口面积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汤花且便于观赏,而足小底深,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以免影响茶色.其四、建盏造型适合运筅击拂。建盏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重心低,击拂时不易倾倒;釉层与胎骨普遍较厚,釉汁肥厚,击拂时不易破碎,建盏的诸多优点使其他窑场生产的茶盏大为逊色,因此成为宋代最上乘的“斗茶”用具。建盏还有许多功效,需要我们去普及。比如,目前公认的是用建盏泡茶具有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盛装食品不易酸败、保温性佳等特点,并且用茶水泡养之后可出现七色宝光等特色。



大觉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