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界--九龙潭

非遺技藝傳承人葉有興

陶瓷界--九龙潭 17213

葉有興、福建建陽水吉人,畢業于泉州陶瓷工藝美術學校,建陽區建窯建盞協會理事、榮獲高級陶瓷工藝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管院非遺技藝傳承人(高級)榮譽稱號,師從建窯建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李細妹老師學習燒制建盞,走上專業的學習制作建盞之路,出師之後開始創新燒制出了自己特色産品。

葉有興把自己都融進了建盞的世界,在建盞這個小小的盞器當中,探尋著無窮的神秘韻味。第一次接觸建盞就對建盞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頭鑽進了這個色彩缤紛的奇異世界。 “做老祖宗的行當,還得從老祖宗最基本的手工胚制作開始”。爲了做好這個手工制作泥胚的技術,他全身心投入到手工制胚,專門爲客戶手工拉胚,經過一些時間的沈澱,從一個小泥攤逐漸發展成了兩家中大型胚廠,並開始爲周邊的工藝師提供定制手工胚,就這樣,建盞圈拉起了自己的聲望。

一邊堅持著做胚,一邊也嘗試著燒一些自己的作品,經過幾年的磨煉,對燒制技術也越來越娴熟,燒制的作品主要有七彩曜變、油滴、兔豪、銀毫、鹧鸪斑,龍窯柴燒兔毫、鐵鏽斑、茶茉綠、柿紅、多種原礦原釉等作品等,但他們和很多其他建盞匠師一樣,對“曜變天目”念念不忘。憑著自己紮實的手工胚的功底,和多年對各種建盞燒制的掌握,葉有興一頭紮進了“曜變”的世界。他經常一個人待在自己的廠房裏,篩選陶土,調制釉料,拉胚上色,一次次地蹲守在窯前。剛出窯的作品,不滿意,砸掉,略有不足,砸掉……,正是在這種近乎殘酷的自我挑戰當中,他的風格逐漸形成。 “守著窯爐前的等待就是一種煎熬”,恰恰是這份堅守,也讓他耐住了性子。建盞曜變技術的守望者和傳承者有人曾這樣評價他:葉有興老師已熟練掌握燒制曜變的工藝原理,成爲建盞行業的傳承級黑馬。他的七彩曜變“隨緣”盞,釉面自帶紫電青霜,陽光下,幽藍、炫紫、晶綠、猩紅,各色光環靈動交輝,帶有七彩光暈。

成功的喜悅,葉有開始了轉型,在龍窯柴燒領域又開始新的征程,他堅信:“傳統文化要傳承,要做好這門手藝,就應該走進傳統的燒制方法。”龍窯柴燒具有更高的技術追求,更具有挑戰性。“但是龍窯柴燒是不受人爲技術控制的,燒出來的作品大多不像自己想象中的完美”。葉有興說,“當前建盞前景良好,政府扶持力度也大,我們建盞匠人更應該修煉燒制技藝,做好建盞文化的傳承和推動建盞文化發展”。

目前,葉有興的柴燒作品,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追求完美與創新,是他的成功秘決,他在傳承中成長,在傳承中成熟。

10.png